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机构编制网
资料下载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资料下载

整治“为官不为”专项行动学习材料之六

发布时间: 2015-11-03 点击次数:?
【字体:

优秀县委书记先进事迹宣讲稿(一)

主讲人:张志刚

一、“四有”书记谷文昌

  他已经去世34年,却仍为当地民众深深怀念;

  他带领群众植下的满岛木麻黄,如今已长成防风固沙的茂密森林;

  习近平总书记撰文称赞他“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”;

  老百姓尊他为“谷公”,“先祭谷公,后祭祖宗”,成为当地多年的习俗;

  他就是谷文昌,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。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,东山的父老乡亲,扶老携幼,络绎不绝,又一次拥至谷文昌墓前,献一捧自己采摘的花草,放一盘自家做的吃食,燃一根他生前最爱抽的香烟,寄托无限缅怀。

  “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,在中国,在今天,一位共产党的县委书记,在他死后,居然会被普通的当地民众尊称为‘公’。”到过东山的作家梁晓声,曾为所见所闻而慨叹。

  金杯银杯,不如老百姓的口碑;金奖银奖,不如老百姓的夸奖。

  谷文昌是河南林县人,1950年随部队南下至福建,在海岛东山县工作了14年,担任县委书记10年。后来任省林业厅副厅长,“文革”期间曾被下放劳动。凡是他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,只要提起谷文昌,人们都有说不完的敬重、道不完的思念、言不尽的呼唤。

  他以“不治服风沙,就让风沙把我埋掉”的胆魄,率领东山人民苦战十几载,遍植木麻黄,筑起绿色长城,硬是治服了“神仙都难治”的风沙,让海岛换了天地,让百姓换了人间。

  他不仅把“不带私心搞革命,一心一意为人民”写在纸上,立下“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,共产党来干什么”的誓言,更是大事小情想到群众心底里,干到群众心坎上。他把功成不必在我的“潜绩”,十几年如一日地变成了泽被东山后人的福祉。好日子来到了跟前,共产党走进了人心。

  他为民高擎一把伞,为民敢扛一片天,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,实事求是,敢于担当。解放初把“敌伪家属”改为“兵灾家属”的建议,一项德政,赢得十万民心。

  他不论肩负重任还是身处逆境,从未忘记党员身份,从未褪去党员底色,从未动摇理想信念。见不得群众受苦受难受委屈,容不得干部不想不干不作为。任何时候,任何境遇,都相信党、相信组织,笃行宗旨。信仰,是从他心里长出来的。

  他为官恪守两条原则:只要对百姓有利的事,哪怕排除万难也要做到;凡是对党的威信有害的事,哪怕再小也不能做。“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,把自己的腰杆挺直!”对权力畏戒,对底线坚守,党性原则永远是个人头上的天。他以心中的“畏”,博得了群众心头的“敬”。

  心中有党、心中有民、心中有责、心中有戒,谷文昌堪称“四有”干部的楷模。

  今天的东山,天蓝、水碧、海湾美,沙白、林绿、岛礁奇。谷文昌当年描绘的愿景,“举首不见石头山,下看不见飞沙滩,上路不被太阳晒,树林里面找村庄”,早已变成现实。“我们的沙滩格外美”,是东山人的骄傲;“国家级生态县”,是东山岛的美誉。

  “离开时,你带走的是两罐自腌的咸菜;留下的,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。这样的好官,谁不赞?”“好书记”“好干部”被人们传颂。

  “我要和东山的人民、东山的大树永远在一起”, 谷文昌临终留下遗言。如今,谷文昌长眠在他当年率领干部群众战天斗地的赤山林场。50多年前栽下的木麻黄参天如盖,守护在墓旁。

  “看见木麻黄,想起谷文昌。”谷文昌为东山留下千千万万的木麻黄,千千万万的木麻黄又从千千万万人的心里拔节而生。岁月的洗礼,让他的身影愈加清晰挺拔,他的精神穿越时空、历久弥新。

  一首为谷文昌谱写的歌曲在神州传唱:

  谁说流水无意岁月无痕,

  谁说落花无情往事如烟,

  请听山的诉说,

  请听海的呼唤,

  政声人去后,

  丰碑在人间……

   “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,共产党来干什么!”

  身为党员干部,只有牢记责任,为党分忧,为民谋利,才能谋出个“百年犹得济苍生”

   “喊破嗓子,不如干出样子”“指挥不在第一线,等于空头指挥”

  身为党员干部,怀揣公仆情怀,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,群众就和你心连心

   “不带私心搞革命,一心一意为人民”

    身为党员干部,无论何种境遇,理想支撑主心骨,信念稳作压舱石

二、百姓心中的“亲民书记”——记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委书记孙京民

    今年47岁的孙京民,是山西临汾浮山县委书记。他心中始终装着党、装着群众、装着责任和戒律,勇于创新、敢于担当,务实勤勉、敬业有为,被老百姓称为“亲民书记”。

    (一)解群众之所难,爱民为民

    “现在瓜的长势怎么样?若是大风来了,提前做好准备工作。”6月10日,浮山县张庄乡西佐村,孙京民一遍一遍叮嘱瓜农肖德亮。这天,据天气预报浮山县将迎来大风灾害,孙京民立即赶到可能受大风灾害最严重的地方——西佐岭。

“放心吧书记,我们心里有底呢。”肖德亮答道。听到回答,孙京民点了点头。

生在农村、长在农村的孙京民,深知农村的苦、农民的难。每次下乡随机走访,与群众拉家常、问冷暖,群众反映的问题、遇到的困难,都要想办法帮助解决。

    “县委书记当红娘”在浮山也被传为佳话。原来,69岁的老太太李冬梅反映,虽然家里条件好了,但两个儿子都30多岁了还没找上对象。了解情况后,孙京民立即热心联系妇联的同志牵线搭桥,很快,她的大儿子就娶了媳妇。

    “民之所忧,我之所思;民之所思,我之所行。”孙京民将群众就业视为民生之本,督促部门单位积极引导就业、扩大就业、服务就业,并将服务就业情况列入单位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。据统计,2014年以来,浮山县共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各类培训15000余人次,使其拥有一技之长,好就业、就好业。

    (二) 谋一方发展,勇于担当

孙京民常说,组织信任我,给了我干事的舞台,我就要尽心尽力,“谋一方发展、保一方平安、富一方百姓”。

水资源严重不足、出行没有高等级公路、转型缺乏大项目支撑,曾一度成为浮山发展的瓶颈。2013年1月,孙京民到浮山工作后,把解决这三件大事作为班子的职责和使命。

    2014年8月,投资3.15亿元“引沁入汾”浮山供水工程落地开工,彻底破解工农业用水制约瓶颈。过境的古翼高速建设项目纳入全省高速公路建设规划,建成后将终结浮山境内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。山东万华集团投资30亿元的中强煤焦电化材一体化园区正在加快建设,建成后年产值可达50亿元,上缴税收4亿元。

    浮山县是传统农业县,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5%以上,总耕地面积40余万亩。2014年,浮山县委、县政府果断提出,把发展有机农业、打造“有机农业示范县”列入全县农业工作的重要议程。

    不过,如何发展有机农业?有的干部思路还不清楚。针对这一情况,孙京民积极引导,通过确立试点、典型引路,使全县的干部转变了认识。同时,该县邀请国内外知名农业专家,来到农户村庄,走到田间地头,在考察论证后制订出科学细致的发展规划,并组建有机农业技术服务团队,强化对种植户的技术服务。

    目前,该县继续实施有机蔬菜、有机谷子、有机苹果等项目,实施面积扩大到5560亩,总产量达到5600吨,带动了一大批农民发家致富。

   (三)坚守党的阵地,以廉正身

孙京民把坚守党的阵地、筑牢基层堡垒作为首要政治责任,坚持从小事抓起,坚决维护党的形象和利益;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党建的核心问题。

    在调研走访中,他发现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满意度和认同感不够强,就从事关群众日常冷暖安危、油盐酱醋的小事入手,解决群众共性诉求,探索推行了月初“亮问题”、季末“晒作风”、年底“评优劣”的“亮晒评”群众工作法。

真心为民赢得百姓尊重。浮山县寨圪塔乡的老王,对孙京民帮他协调建药材加工晾晒场十分感激,为表示感谢,老王托人给孙京民送了一筐土鸡蛋。孙京民知道后,将鸡蛋折成现金给老王送了回去。

    孙京民说,县委书记是一个能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岗位。作为县委书记,必须以廉正身,任何情况下都要管得住自己、守得住清白。

“只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,努力践行‘心中四有’,才能做一名让党放心、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的县委书记。”孙京民说。

三、顶天立地,奉献在世界海拔最高县——记西藏双湖县委书记南培

    藏北草原高,好像伸手就能抓把云。这里天地挨得近,人类也有顶天立地的感觉。

    南培,西藏那曲地区双湖县委书记。他在藏北汉子里属中等身材,眼窝微陷,双眸晶亮如炬。

    这位主政世界海拔最高县的藏族书记,坚持脚踏实地工作,重生态、抓稳定、谋发展,担当起一方艰苦土地的主心骨。

   (一)生态立县:守护高原碧水蓝天

    双湖,平均海拔超过五千米,国土面积比三个海南岛还大,遍布荒漠、草甸和湖泊,生态环境脆弱,加之地处国家羌塘保护区腹地,野生动植物保护压力大。

    草原莽莽、碧空浩荡、生灵安详……在双湖,要实现可持续发展,污染产业必须向环保让步。这一点南培清楚,“生态立县”几个字镌刻在他心上。

    南培告诉记者,双湖目前不具备发展工业的条件,经济总量也很小,相反碧水蓝天是最大优势。

成在于行。县委、县政府认真分析双湖实际,明确要着力保护草原生态环境——

双湖可利用草地面积1.2亿亩。在南培的努力下,国家生态保护政策落实到位,牧民开始限牧减畜。仅4年,原本荒凉的禁牧区噌噌冒起了青芽。

    “保护草原,牧民没有吃亏。”南培说,去年,草原生态补助机制使受益牧民人均增收4330元,草原奖补在双湖人均收入中占比超过五成。  双湖是藏羚羊、野牦牛等珍稀野生动物的乐园。南培看在眼里,三番五次部署县党政、森林公安等部门加强保护。目前,巡护员活跃草原各处,25种国家保护动物恢复增长。

    (二)双管齐下:稳定发展两手抓

    2010年,南培调任双湖特别区区长,一年后任区委书记。2013年,双湖县挂牌,他接任县委书记。5年间,他带领区县党政班子打“组合拳”,为群众生产生活扎下“定海神针”。

    双湖面积辽阔,矛盾纠纷排解任务重。他雷厉风行,眼盯着县、乡、村三级排查化解各类纠纷,再将法律知识送到牧民帐篷前。“小事不出村、中事不出乡,大事不出县”变为现实。不止于此,爱国主义教育、民族团结教育等轮番上阵。“润物细无声”,5年来,全县未发生一起危安案件。

    “发展”两个字在南培心里沉甸甸。为打破传统畜牧业发展瓶颈,他将产业化定为牧业发展方向,上下奔走,千方百计推动做大做强。

    嘎措乡是双湖县牧业经济合作组织模范,全乡至今保留按劳分配、工分计酬的集体经济制。几年时间,乡集体经济换了血,还成立了牧业发展公司。

    有了产品,销路是关键。于是南培急赴多地寻求支持,帮助开拓市场。如今,嘎措乡人均年收入高出全区人均年收入一大截。

    “脆弱的生态是双湖发展的劣势,同时也是强势。”双湖如何长远发展,南培心里有蓝图:眼下,冰川矿泉水、盐湖资源开发等绿色产业眉目愈加清晰。牧民钱袋子越来越鼓:去年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61元。

   (三)执政为民:舍小家,顾大家

    生长在那曲,南培从没舍下对这方乡民的牵挂——

措折罗玛镇,风卷细沙。五保户扎西拉姆婆娑双眼,坐上屋头念叨“南培又快来了吧”。这位患有精神疾病的阿妈,一发病谁的话都不听,只等南培来。

    5年前,南培得知扎西拉姆的困境,走4小时、200公里搓衣板路,握住她的手;从此,时常带上牦牛肉,拉着老人聊家常。一来二去,老人再也忘不了他。

    有人说,南培对群众的感情从没枯竭的时候。2012年,措折罗玛镇热孜湖决口,草场淹没。南培闻讯,半夜跳起床,顶着夜色,直奔现场。

    安抚群众情绪,安置群众起居……高强度工作使他付出了代价——面瘫。他一手捂着脸,一手用藏医土办法应付,嘴里还不停布置工作。

    2013年,巴岭乡地震,部分牧民受灾。他三昼夜连轴转,在风雪里冻成冰雕,硬是深入每村每户,送去慰问,组织救灾。

    双湖十年九灾。有事没事,南培就下乡。他下乡坚持两个原则:不向乡村打招呼,自带干粮与牧民同甘共苦。

    有人劝他:“您是书记,有事指挥别人就行。”他却不让步:“我是百姓之子,比起焦裕禄,我做的事实在微不足道。”

    双湖县长吉珠平措这样评价南培:“书记作风正派,心里装着百姓,对待群众没有官架子,深得群众爱戴!”

    都说“远在阿里,苦在那曲”,内地六月酷暑,双湖却雪虐风饕。走进南培的办公室,牛粪炉子吱吱响。他说:“双湖一年有十个月像在冰窖里生活。”

    海拔高,更缺氧。年近五旬的南培常常失眠,各种高原疾病也没饶过他,而一家人远在四地生活。

    说到家庭,南培微微低头,再轻轻抬起,说自己身在双湖,从没离开过家。

来源:丰宁编办
责任编辑:丰宁编办